通常情況下,母牛產下牛犢之后的時期稱為產奶期或泌乳期。此時做好飼養(yǎng)管理工作,對提高母牛產奶量有重大意義。
產奶期奶牛飼養(yǎng)
產奶前期。奶牛產犢后的兩周稱為產奶前期。
在產奶前期,由于母牛剛產完牛犢,體質比較虛弱,消化功能有所減退,產道尚未復原,乳房還存在有水腫的情況。因此,產奶前期應以母牛健康恢復為主,不宜過早對母牛進行催奶,防止大量擠奶對母牛健康帶來不利影響,預防產后疾病發(fā)生。
產下牛犢后,應立即將母牛驅趕站立起來,防止子宮外脫,并使母牛飲用10公斤~20公斤含有鹽和鈣的溫熱麩皮湯,對母牛體力恢復、胎衣排出有重要作用。麩皮湯的配制方法:麩皮500克,碳酸鈣50克,食鹽50克,兌入適量溫水并拌均勻。
為使產犢后母牛子宮盡快恢復,應使母牛按照1次/天的頻率飲用益母草紅糖水,連續(xù)服用2天~3天。益母草紅糖水的配置方法:益母草250克磨成粉,水1.5升,煎成水劑,加入紅糖1公斤,水3升,混合均勻。益母草紅糖水的最佳飲用溫度為40℃~50℃。
根據母牛乳房狀況和食欲適當增加精料飼喂。如果母牛出現乳房水腫或消化不良的情況,應減少精料飼喂量。同時,應控制好根莖飼料及青綠飼料的喂養(yǎng),自由采食干草。
產奶旺盛期。母牛產犢后的16天~100天被稱為產奶旺盛期。此時是整個產奶期的黃金時期,產奶量在全產奶期中大約占到了40%。飼養(yǎng)管理會影響到母牛的產奶性和整個產奶期的產量。
限制飼喂低能量的飼料,補充高蛋白、高能量的飼料。通常情況下,日糧干物質中應含有16%~18%的粗蛋白質、0.7%的鈣、0.45%的磷,精料與粗料各占一半比例。如果飼料中精料過多會造成母牛瘤胃pH值偏低,胃酸過多,對母牛造成不利影響。為平衡pH值,在飼料中添加碳酸氫鈉和氧化鎂緩沖劑。